架一副近视眼镜,文质彬彬的神色,浑身上下透露的书生气,让人很难相信王方科是一位一线的农网运维人员。但信不信由你:2017年,他独自一人新发展宽带用户335户,有线电视用户57户,激活休眠户386户,累计收入87万多元。
今年35岁的王方科,高中文化,而他的人生履历却充满传奇色彩。
临危受命挑重担
2015年底,侯集站长辞职不干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人称鬼精灵的片区经理胡明特地找到从有线离开后做起了生意的王方科,王方科拍着胸脯道:这个站长我当!
选择当站长,尚未上任,家里就闹翻了。
父母劝阻:“儿啊,你开超市收入不错,咱不缺吃不缺喝的,受那罪干啥?咱不当那个站长”。
妻子更是不依不饶:“咱孩子都在上学,你当站长,超市就得转让,咱不亏大了吗,这个站长你不能当,不然我跟你没完”。
而王方科却吃下秤砣铁了心,硬是接手了工作站,妻子含泪转让了超市,半个月没搭理他。
说是站长,其实是个光杆司令,偌大一个侯集镇里里外外就他一个人。辖区3000多户有线用户,点多线长,运维和客服服务量可想而知。他起草贪黑,天天忙得头发昏。运维施工车辆是台旧电动车,因年久失修趴了窝,公司资金紧张,一时配不上新的,王方科自掏腰包3万元,买了台车用于客户服务和安装维护。
学会顺水推舟
服务用真心,点石也成金。侯集镇是个回族同胞聚集区,由于服务环节出过问题,这里的有线电视续费、市场拓展一直开展得不好,一度成为老大难。王方科在这里经商多年,深谙其中的奥妙,拓展市场,提升服务是前提,更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服务好回族同胞,无论日常维护服务,还是进村入户,要时刻注意使用服务忌语和文明用语,充分尊重回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回族用户大多从事皮毛和肉食加工生意,在时间节点上打好时间差,根据用户的生活节奏开展上门服务。至于个别刁难,动不动发脾气,催费不交,骂骂咧咧的用户,王方科使出妙招,请村里的阿訇做代办服务,不仅解决了大难题,也使故意找茬的欠费户自觉理亏。
王方科的服务也做得精细。只要用户有需求,一个电话打过去,他准时上门服务。2016年春节的早晨,忙活一年的王方科换上过年的新装,正准备与家人吃过年的团圆的饺子,此时远在10公里外的东张楼村主杆线路被车挂断,导致该村110户有线电视信号中断。故障就是命令,王方科放下筷子,嘴里噙着还没咽下的饺子,就发动车辆,直奔东张楼村,用不到半小时就排除了故障,恢复了信号畅通。 巧动脑筋开拓市场
有难不用怕,怕了会更难;只要肯用心,难事就不难。侯集镇经济比较活跃,数据业务需求猛增,但有线网络布局滞后,宽带业务受到严重影响。加上其他运用商参与竞争,起初发展宽带用户十分困难,光点少,安装一户要扯皮线光缆300米,曾经为一户架了800米。拓展宽带业务,从竞争对手里虎口夺食,王方科颇费一番脑筋。他搞营销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见人就讲、逢人就说,不停地推介广电网络宽带、手机APP、智慧社区、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业务;他特意在车上安装了广播喇叭,自制广电业务宣传录音,走到哪宣传到哪,真的收获不小,自然联系的用户也越来越多。他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机,无论深夜还是凌晨,他都准时接听用户的电话,释疑解难,即使夜晚不能立即维修,也能通过技术指导解决一些小故障,方便向用户提供最快捷的服务。
轻伤不下火线
2017年7月的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在侯集北街安装固定皮线时,王方科一个人跑前跑后,爬上爬下,精疲力尽到了极点,一不留神头撞到了线杆上的横杆,鲜血直流。王方科忍着疼痛急忙从线杆下来,担心皮线被来往车辆压坏,坚持收拾好东西才驾车去医院进行包扎处理。第二天,他又出现在用户家里安装调式信号,用户深受感动。
6月下旬的一天,王方科在傍晚雨中查找线路故障时,一不小心脚下踩空,从村头的小桥上摔落下去。同事赶忙跑去查看他的伤情,王方科胳膊擦伤了,但他拍拍身上的泥土说没事,连医院都没去。当时临近月底,正在冲刺创收任务,工作站人手少,收费的同时又不能耽误维修,尽管胸口隐隐作痛,但王方科没大在意,吃些止疼药硬扛着,带着媳妇忍痛干了几天,后来实在受不了,在片区经理护送下去医院做了CT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右侧三根肋骨断裂!医生大声斥责:你这人不爱惜生命,简直胡闹!
这个月,尽管王方科受伤业务稍微受到影响,但还是实现了营业收入3万元,唤醒休眠户20多户,新发展宽带11户,因业绩突出,他披红戴花受到了分公司的表彰。
养成工匠精神
王方科有种工匠精神。无论安装维修,从不马虎、凑合,处理信号故障,从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10月7日上午,西沙楼一用户报修,在赶往用户家途中用户与其联系说电视有信号了,就不用跑一趟了。王方科不放心,他断定用户信号时断时续,肯定有故障存在。他坚持赶到用户家里,仔细检修线路,用仪器测试信号指标,发现信号指标不正常,并很快排查故障原因,调试好信号指标。虽然调试过程中还被用户家的狗咬伤,但是故障隐患被排除了。
一分一厘来之不易,凝聚着有线人的汗水。无论日常维护,还是新发展用户,王方科时时处处注意精打细算,严控安装运维成本,大到分支分配器,小到线卡、F头,每进行一户安装或维护,他脑子里都核算出成本,从技术和网络布局进行精心的核算和设计,以期达到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凡更换的分支分配器,他都收集起来放进工具箱,过一段时间再进行技术测试。有些分值分配器因为雨水浸湿,经过一段时间后还能使用,满足了不少应急需要,节约了不少物料成本。在他的工具箱里,他收集的替换分支分配器足有500多只,从未当废品舍弃。被淘汰老化的旧电缆,也悉数收集起来,送进废品收购站,换回少量的资金用于运维费用。有一次,一位走街串巷收购废品的人路遇王方科检修线路,撤下一些-5、-7电缆,以为发财的机会来了。谁知等到工程结束,现场没留下半米旧电缆。收废品的说:“这样的铁公鸡,一根毛也不给留,真是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