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至今的。相传楚国灭亡后,屈原满怀悲愤,投江殉国。这一天刚好是五月初五,沿江百姓不忍他的尸体被蛟龙吃掉,于是划船争相竞捞,包粽子投入江中,并鸣锣鼓驱赶蛟龙,这种包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自2008年,“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青岛过端午节最讲究的是包粽子,首先粽叶要选取最新鲜的芦苇叶,绿油油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在端午的前一天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新鲜的食材。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大枣、花生、果仁、现在商家又繁衍出豆沙、蛋黄等名目繁多的粽子,下午各家的妇女,用勤劳灵巧的双手左叠右缠一个个精致的粽子就诞生了,第二天早上开始煮粽子,这活不能心急,得小火慢慢煮,整个屋里屋外顿时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味。出锅后看到绿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放在一起,即便不吃,只看着也是一种享受。
另外就是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老家还要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挂在门楣上,用不了几天就干透了,然后取下来存放起来,夏天来到的时候拿出几根在园里里点燃熏一下,听长辈们讲是熏蚊子用的。
这些年随着各种洋节的进入,很多的传统节日已经被现在的人给淡忘端午节的味道越来越淡了,而我却对端午节情有独钟,我怀念粽子飘香的节日氛围,更是对那伟大诗人屈原忧国忧民情怀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