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你的脚步 只因爱在延续
——浓浓有线电视情
与电视最初的情缘,要从父母说起。1981年,父亲和母亲结了婚,当时父亲的一个朋友来我家做客,说起电视的功能,父母便有了要买的冲动。同年秋,父亲决定带着母亲骑上自行车去离家很远的县城买电视,母亲说,当时一共花了500元钱买回了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还赠了一张大金鹿牌自行车的票。回来的时候,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电视机,母亲骑着另一辆自行车,两人如获至宝,开心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从母亲的回忆中,我能想象出,父亲戴着眼镜,穿着中山装帅气的样子,嘴里哼唱着“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歌曲,身旁不仅有母亲的陪伴,脸上还有抑制不住的喜悦,那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每次母亲给我讲起的时候,嘴角上总会扬起特别的微笑,我知道那是对幸福的一种回味,也是对爱情的一份追忆。
电视买回家后,只要拔出天线,左右调一调,没有雪花了,就可以收看。当时,只能收到一个山东台,有说相声的还有唱戏曲的,让父母看的津津有味。渐渐地,村里人都知道我家买了电视,纷纷前来观看,一个,两个,三个,整个屋子全都坐满了人,有的人直接从人群缝隙里挤过去,站到里屋的门口踩着凳子看。当时坐在后面的一位爷爷激动的说,那上面能看到人影,还能说话,真是神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由于看的人越来越多,父亲就把电视搬到村委大队部的院子里,并按照一个人收5分钱的标准售票,到了过年的时候,一个人收到一毛五,一晚上的收入就有十几块钱,我真的很佩服父母的智慧和先进。
后来,在我的成长记忆中,每一年的春节晚会,一家人总会坐在一起,看喜欢的节目,小品,相声,然后捧腹大笑。在看到戏曲类的节目时,父亲总是会情不自禁的跟着一起哼唱,那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总是会让一旁的母亲和我们十分“纠结”,但是父亲的表演却总能带来无尽的欢乐。每次困到不撑的时候,父亲总说,熬年,熬年,得坚持。当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我们会给父母磕头,拜年,送上祝福的话语,父母也会掏出红包,一人一个,在吃完汤圆以后,全家人便进入了美美的梦乡。后来,我们长大了,姐姐也都嫁了人,陪着父母看春晚的机会越来越少,在很多人唏嘘“年味越来越淡的”时候,我便更加能够体会到父母的失落感。所以,每逢周末,无论再忙,我都会抽出时间回家看看,陪着父母一起看他们喜欢的梨园频道、戏曲频道,听他们讲述戏中的人物故事。他们常常告诉我戏如人生,总是会从中教育我一些做人的道理,让我永远铭记。
从事有线电视工作已有几载,很实用,很幸运,也很知足。家里电视没信号了或者节目无法正常收看了,父母就会给我打电话,好像觉得她闺女干这个,也最懂这个。每次回到家遇到一些基本的问题,我自己就给解决了。当父母看上了他们心爱的电视频道时,就会得意的夸我,厉害啊,闺女,都成技术能手了。我骄傲的回应,这都不算什么,对我们公司的人来说,这是最基本的业务,每个人都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父母面前,我也算是当了回“状元郎”。工作之余,我最喜欢听母亲给我讲那过去的故事。从她的描述中,我总能感知到当时生活的艰难和不易,但是也看到了他们生活的乐趣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所以母亲经常告诫我,要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眼中的父母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不怕吃苦,敢于创新,很容易适应社会的发展,并能迅速的融入到发展的环境中去。那一代人身上的满足和奋进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激情,让我感动,也给予我鞭策。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如今的高科技,让老百姓不足为奇,因为我们已经适应了这个时代,我们已经习惯了产品的更新,也更加坚信我们的国家正有着无数高端人才的涌现,去创新,去改变,去跨越,去实现。但无论时代如何飞速向前,我与有线电视的故事会一直上演,因为全家看,所以更温暖。我想说,浓浓有线情,只要你在,我便会追随你的脚步,永不停歇,不是因为现在的我从事着广电网络行业,而是因为有你,爱,才会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