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1日,省公司组织我们在美丽的滨海城市青岛进行培训,让我们“走进海尔,学习海尔”,在海尔大学亲身感受学习海尔创业、创新的“两创精神”,足见领导“改革创新谋发展”的良苦用心。为不负期望,现将培训的感悟、思考记录下来,与同仁们分享,并请批评指正。
思考一:如何赢得用户信赖与忠诚
对待用户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宣传营销—产品订购—安装使用—成为用户,就完成了任务,一般情况下不到续费时间,或者用户不报修,我们是不会主动联系用户的。我们不去感知用户,就无法获得用户的感受和体验,得不到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能从用户的角度去改进我们的工作。你心中没有用户,用户心中就没有你,用户的忠诚度又从何谈起。海尔人则认为,用户使用他们的产品,才是用户服务的开始,他们定期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对产品使用和服务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并加以改进。
正是这种“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的是非观,让海尔人永远以用户为是,不但满足用户需求,还创造用户需求;永远自以为非,不断否定自我,挑战自我,重塑自我——实现以变制变、变中求胜的精神和态度,创造了海尔连续十年获得行业服务满意度第一的业绩。
对于我们的用户,我们是否根据用户对我们的贡献率、影响力、忠诚度进行了评级和分类管理?面对竞争我们是否与用户进行过沟通和互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是否真正了解用户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是不是天天在做自娱自乐的产品和自我满足的服务?
思考二:互联网思维
现在80后、90后的孩子很少看电视,00后的孩子们也正在逐渐离开电视,去拥抱互联网。他们是看着有线电视的动画片和少儿节目慢慢长大,在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却通过使用互联网,逐步形成了互联网思维。我们用有线电视源源不断的为互联网培养了用户生力军,这不得不说是我们有线电视人的悲哀。面对互联网+的激烈竞争,我们有线人还继续执迷不悟吗?我们必须警醒,去拥抱互联网,用互联网思维去创新改造我们的有线电视,让用户在电视这块大屏上,享受到比互联网体验更好的视觉产品,正像海尔人所说的“不但要满足用户需求,还要创造用户需求”,这样年轻的一代才能再度成为我们的用户。
思考三:营销与保用户
如何去营销,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要生存就必须会营销。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挥视频传输的优势和长处,找准用户的痛点,对症下药。不能一味的低价倾销,打价格战,价格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王旭),况且我们的家底和实力也不是三家电信运营商的对手。三家电信运营商所谓的免费看电视是有条件的,是在每户消费额能够保证营收和利润的前提下的免费,他们宣传的免费看电视不过是营销促销的榫头,是虚张声势,是有条件的。如果我们搞低价倾销,有没有增收保利的措施和增长点,能否守住保本经营这条底线,否则的话真是自己找死。
开展营销,首先我们要搞清用户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体验、内容、服务还是价格,他们最在乎什么,我相信多数人是认可“一分钱一分货”的。在用户体验上,开机、换台的时延上能否再短一些,开机画面能否进行优化,频道排序上能否分类排列;在传输内容上,我们的套餐能否灵活一些,像淘宝购物一样,让用户自愿选择,灵活组包,充分尊重用户的自主选择权,而不是不管用户的口味,不管你愿不愿吃,都是“一锅烩”的大锅菜,没有单点和小炒,就连海尔这样的制造业都可以搞订单制生产,我们这样的服务业为什么做不到;在服务上,我们是否借鉴电信运营商的星级服务,根据用户对我们的贡献率、忠诚度和影响力,进行分类管理和星级服务;在价格的制定上,在进行精细测算的基础上,可否考虑在一次性收取安装费的前提下,按年度收取基本维修费,对能收取落地费和广告费的卫视和购物频道免费开放,对付费频道实行灵活组包,由用户自主选择选择,按需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