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懂得东西越多,就愈发的平静和安稳,同时,也愈能感到自己的渺小和不足,继而由内而外地呈现出谦虚低调。伽利略曾经用大圆和小圆来比喻知识的多与少。他说:“圈内是所了解和掌握的,圈外是未曾了解和知晓的,知道得多了以后和外界接触就越多,自然而然就发觉了自己的空虚之处。”世界太大,一个人所掌握能有多少,不过是三千弱水之一瓢,万千沙漠之一粒罢了,但踩在脚下的知识越多,也就更能体味到深层次的物质。由此说,人在丰收硕果时往往也获得了自谦。
人也从不缺乏自大。自大是不幸的根源,无知的体现。夜郎自大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盲目无知的可悲性;项羽盲目夸大个人实力,刚愎自用,没有乘胜,结果兵败垓下,让当年仅是一个泗水亭长的刘邦一统天下。项羽的失败众人皆叹息不已,但一个连自谦都没有学会的人,在一时的大红大紫后也必将一败涂地。这样看来,适当的自谦是必须的,尤其在巅峰状态时。
在失意时自谦,往往迫于由上而下的压力,这时的自谦常常有违于内心的真实,是不能算作什么的;在平静如水时的自谦,又容易套上礼数的枷锁,既扭曲了个性,又磨灭了想法,生硬得让人异常不舒服;而在春风得意时的自谦,是内心的真实展示,是个性的奔放,既让人感到十分贴切和舒心,也留给了一个份自信和洒脱。
把自己变得更小,就更易于衬托出别人的大,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