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乍暖还寒。在崂山区大街小巷里匆匆行走着几个的年轻人,他们手拿纸笔,时而抬头观望,时而低头记录,惹得村民纷纷驻足围观,询问年轻人在做什么工作。年轻人礼貌地回答:“我们正在进行线路勘察,将来这里要安装安全监控,也就是天网工程”。说完年轻人继续匆匆前行。
实现盲区有效监控,云存储和云检索技术同步应用,轻松识别人员、车辆……这就是青岛市公安局正在建设的“天网”工程。“天网”工程自2013年开始建设,为期3年,今年覆盖重点区域是崂山区。崂山区“天网“工程共为两期,每期工程有1200个监控点,2015年上半年要求实现600个监控点的覆盖。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工程部肩上,这成为工程部的另外一场“突击战”。
自3月20日接到任务,上半年只剩102天的时间。工程部在102天的时间内(在保证常规专网工程、双向网工程进度的前提下)要完成600个监控点的勘察、设计、穿架缆、熔接等施工,对整个部门是一个严峻考验。
接到任务后,工程部立即紧急会议,分析面临的设计人员不足、勘察设计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工程施工,设计先行。面对设计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部门一方面上报人力资源部招聘计划,一方面从各科室抽调骨干力量兼职设计人员问题初步解决。“天网”项目地处崂山区,其中中韩街道的监控点多分布在路口、海边、校园等空旷地带,即没管道也有没杆路;沙子口、王哥庄、北宅三个街道的监控点多在偏远的农村,地理、线路都不熟悉,勘察设计难度都非常大。设计人员通过GIS(青岛有线地里信息系统)和谷歌地图相结合,采用坐标定位,先在GIS上对勘察点进行精确定位,再结合实地勘察,极大的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准确率。
王哥庄街道距离市区近50公里,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北宅街道和沙子口街道离市区也都有20多公里路程。为节约时间,经部门领导批准,勘察设计人员一早就从家中直奔勘察现场,中午在当地就餐。3月25至27日的3天时间,两辆勘察设计车辆、4名勘察设计人员,行程1000公里,行走34个村庄,完成了王哥庄79个监控点的勘察设计任务,极大地鼓舞了部门士气。
清明小长假,天网工程设计人员没有休息,一刻不停地奔走在崂山区大街小巷,他们的辛勤付出换来工程的良好开端,虽然更为艰巨的工作还在后面,但是工程部全体工作人员都坚信,一定能够胜利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