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当了家的人,就得对柴米油盐的费用算计着花,对于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
今年以来,泰安分公司按照集团“精细化管理年”的工作部署,从“干完了再算”向“算完了再干”转变,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管理方法的实施,对提升战略管理能力、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考核、高效使用内部资源、有效控制经营风险、提升收入及节约成本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凡事心里都要有个底”
“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一年要花多少钱,要产生多少利润,这当家的心里得有个底儿”,新泰分公司经理姜磊深有感触地说。以前都是干了再算,现在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干之前,通过建立科学的预算方案,使各项目标分解落实,并加强管控考核,把预算指标落到实处。2017年以来,泰安分公司根据省公司“精细化管理年”的要求,积极推动全面预算管理,通过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的编制程序,按照年度预算,分解编制季度、月度预算,细化分解预算指标到各单位,实现了落实预算指标无盲区。
为把全面预算管理落到实处,公司从预算编制、审批、执行、控制、调整、考核、监督等各个阶段都建立了规范标准,从市公司到县公司,再到各工作站、班组、个人,形成了一级监督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保证体系。各单位依据分解下达的预算目标,层层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实行逐级管理、逐级考核,将结果进行具体分解,落实到人,激发了员工参与管理、注重节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利用信息化武器有力支撑管理提升
“以前各县公司存在不计成本工程建设的情况,建了空白村,用户发展也没有跟上。如今上线了工程管理系统,不仅要对工程进行事前控制,还要进行事中控制,假如县公司前一个月不提报工程立项,市公司审批不通过,本月的工程就无法开工建设。”泰安分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介绍说。
为助推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地,泰安分公司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在充分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成功上线了工程管理系统和财务网报系统。工程管理系统上线后,各县分公司从工程项目立项申报,建设材料预算,施工工程管理,最终到项目竣工验收,都要经过系统流程控制,从而更科学、合理的掌控工程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率,达到有效管控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提高产出比的目的。
上线的财务网报系统通过对各单位日常费用报销进行现金额度、预算进度控制,解决报销业务,满足资金、预算及管控要求。财务网报系统上线后,采用刚性控制模式,各县分公司在无预算、无资金额度情况下无法从系统提报报销审批流,这就要求各县公司每一项支出都要严格执行2017年度预算标准。确保了各单位日常支出按照全年费用支出预算、现金流预算进行执行。
人人都是预算共同体
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泰安分公司通过细化指标,将预算的责任、指标和费用等分解到班组和个人,并实施严格的过程监控。通过预算执行情况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使员工与公司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
与此同时,公司在人员使用、资金流动、任务分解、费用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预算,把全面预算作为宏观控制目标,分解到各单位,各单位分解到班组及个人,对预算指标实行年度目标内月底实测、半年评价调整的考核方式,对改进劳动工资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资产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经济杠杆的作用。
如今,泰安分公司的员工们都纷纷说:人人都是预算共同体,成本就是自已的工资,多干活多挣钱,降低消耗就是增加收入。通过这些看得到、摸得着的事实,让员工自我角色定位发生了转变,提高执行力成为自觉行动,使积极主动提高效率成为工作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