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新观念,新决策,新举措。利津分公司面对新的形势,牢固树立现代意识,抓住建设“智慧城市 ”的机遇,大力强化有线电视与互联网的广泛对接和深度融合,充分整合离线和在线、虚拟和实体各类资源,积极创建“智慧+”新的运营模式,开创了市场新局面。
一、抓住机遇,确定“智慧+”思路
有线电视脱离广播电视独立经营之后,如何经营、如何运转?这是摆在利津分公司面前的关键性、迫切性难题,必须立即解决,没有半点余地。面对这一难题,利津分公司没有退却,立即动员各级力量,全力以赴积极应对。
利津分公司紧紧抓住东营市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大好机遇,顺应广电网络改革趋势,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智慧+”模式。
宏观思路是引进“智慧城市”技术手段,提升公司自身运营效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具体工作中,集思广益、聚集智慧,群策群力、应用智慧,用集体的力量、大家的智慧开拓市场,积极主动的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技术,建设“智慧社区”、“智慧村庄”、“智慧教育”,形成“用户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的新常态,逐步建立有利于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互通互联、智能融合新环境。让百姓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民”、“利民”、“惠民”实效,给百姓生活方式带来更多、更好的变化。
二、克服困难,挖潜“智慧+”人才
建设“智慧社区”、“智慧村庄”、“智慧教育”,必须有技术、有人才。但是,原来搞有线电视的这些人员,对智慧城市不懂,对互联网技术不通,如何支撑起“智慧+”这一新的开拓思路呢?利津分公司面对新的形势不畏惧,面对实际困难不退缩,集中力量克服困难,集中智慧制定措施,大力挖潜“智慧+”人才。
多元化对口培训,解决技术难题。利津分公司积极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拓宽培训渠道,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急用先学”原则和“能者授课、教学互动、团队齐学”的指导思想,结合各部门的业务实际,以人为本、按需施教,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分类进行培训,大大增强了培训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整体技术水平。他们先后组织职工到滨州等地参观学习,到市局参加技术培训,到东营区感受实践,把“学习与实践”、“理论与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了最基本的实用技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竞争上岗选干部,解决人才难题。人才,是支撑,是栋梁,是事业开拓发展的中坚力量。毋须置疑,解决人才难题,刻不容缓!利津分公司通过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盘点现有的技术人才,分析未来的工作特点,决定采取“竞争上岗选干部”的措施,解决人才难题。“竞争上岗选干部”共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宣传发动。层层召开会议,广泛进行宣传发动,激发起每个人的上进意识、竞争意识和干事创业意识。第二步:竞争演讲。召开“竞争上岗演讲大会”,符合条件的全部进行演讲,聘请市公司领导组成评委,当场进行评判。第三步:岗位聘任。根据演讲得分、平时工作和个人专长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择优对口上岗。
通过竞争上岗任职的中层干部,既负责管理,又负责技术,可以协调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技术人员指导,也可以组织人员外出学习,成为本岗位甚至公司的可靠技术保障。
三、选点突破,开拓“智慧+”市场
“智慧+”市场,是一个社会综合市场,包罗万象,非常庞大。因此,开拓“智慧+”市场,必须“选点突破”。利津分公司按照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根据社会需求和群众要求,发挥自身优势,重点从两方面“选点突破”。
一是“智慧社区”从“智慧村庄”突破。借助东营银行在凤凰城街道西朱村驻村帮扶的机会,首先征得东营银行扶持建立“智慧西朱”,然后再与凤凰城街道洽谈,通过在西朱村建立“智慧村庄”,带动凤凰城街道“智慧社区”建设,得到了凤凰城街道的同意与支持。驻村帮扶小组向东营银行领导汇报后,为西朱村84户居民全部办理了2年有线电视续费及安装了双向业务设备,为建设“智慧西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期间,利津分公司领导及时带领凤凰城街道有关领导及西朱村负责人到滨州市参观智慧社区建设情况,学习智慧社区建设经验,并结合利津实际,为西朱村设计建立了“平安西朱”、“家有喜事”、“百姓舞台”、“特色产业”等栏目。至此,西朱村双向网改已全部完成。目前,下一个“智慧村庄”建设正在进行中。
二是“智慧项目”从“智慧教育”突破。利津分公司根据学校需求和群众意愿,首先与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洽谈“智慧教育”项目,并到外地进行参观学习“智慧教育”建设经验。这一项目建成后,对每个教室的每节课程自动实施同步录音录像,学生放学回家后,在家里就可以回放当天以及前几天的讲课内容,并可以以科目进行点播。同时,分为两个点播画面,一个是老师上课视频内容,一个是学生上课视频全景,学生可以反复听或看老师讲课情况,家长可以了解孩子上课情况。至此,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的“智慧教育”项目已经全部调试成功,有线电视用户通过机顶盒完全可以点播。目前,“智慧医疗”项目已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