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先集中后分散、先易后难的原则,济南分公司建成了市中区的31个自然村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满足了近万户家庭收看有线数字电视和广电宽带的需求,将市中区“村村通”惠民工程倾力打造成传递党和政府的政治工程,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济南分公司主动求变,创新营销模式和合作机制,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开创了多项建设之最,成为综合改革以来的亮点工程、样板工程。
施工难度、强度最大的山区工程
“村村通”惠民工程中的自然村,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村落地处偏远,住户更是稀疏分散,间隔距离长,空间跨度大,施工难度大。斗母泉村位于十六里河镇的东南部,座落在济南市海拔最高的青桐山上,村内的9个自然村坐落于平均海拔 577.8米的七个山头上。其中,户数最多的大泉村座落在海拔590米,村内只有一条长5公里、宽4米的环山公路,狭窄处仅一辆车可以通行。有线数字电视光缆必须从村西山下架设,几乎全是山崖峭壁,是地理位置最高、难度最大的工地。
“村南到村北,也要走上大半天” 是义和村的真实写照,地处十六里河镇最东端的深山之中,距离市区近20公里,由于地貌原因,同村邻户之间落差就非常大。
像这样的村比比皆是,工作人员克服山高坡陡、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差等困难,出动千余人次,往返奔波5000余公里,核实信息,架设杆路,共建设机房2座,架设光缆52公里,电缆23公里,钢绞线9公里,熔接光缆2000多芯。
为了能按期完成工程,项目组的工作人员每天不到6点就出发,经常干到晚上九点多,才从工地上撤回,每天往返四、五十公里。回来后汇报总结当天工作,填写报表,查找不足;梳理第二天的计划,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是经常的事。由于人员有限,员工常常连续工作,天天连轴转,两三周不能换休一次。
在外施工,风餐露宿、顶风冒雨是常有的事,碰到条件好的还有房屋遮挡,有些村里连村委都没有办公地点,工作人员只能在露天平地上竖起遮阳帐篷工作,条件简陋,也没有公厕。三伏天暑热难消,工作人员连水都不敢喝。
协作最紧密的精品工程
十六里河、兴隆、党家、陡沟办事处部分自然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处于2个行政区甚至跨2个行政区的位置,受行政区划频繁调整的影响,以及近年来市政道路建设等原因,是公司承接的对外协调难度最大的工程。济南分公司打破常规,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了由市中分公司等7个部门、4个工程施工队共同参与的村村通项目组。在推进过程中,坚持“只分责任,不分主次,协同作战”的原则,把项目组的各个组成部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统筹设计,分布实施,做到了思想统一,步调统一,和谐运转,高效推进。在施工流程中,建立协作推进机制,专人统筹,坚持集中办公、日清例会调度,确保当天任务当天清,问题发现在当天,问题解决在当天。采用倒排工期办法,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到部门,工作目标细化到天,责任明确到人,细化工程日志进度表,所有人员按职责、按进度,听从指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整个团队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成功地将“村村通”惠民工程打造成了业务部门最多,配合最紧密、工程质量最高的精品工程。
亮点最多的尝试性工程
为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增强合作黏性,以“村村通”工程为依托,与市中区政府深度合作,共同致力 “智慧城市”、“美丽乡镇”的建设,济南分公司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创新技术手段,创新工作模式,创新多元业务发展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高水平规划,力争为多业务发展提供一步到位的网络支撑。机房首次使用GPON技术,比现行EPON技术覆盖用户更多,上行带宽更大。第一次大胆使用同轴加皮线光缆技术,既保留了原有线网络,又兼顾了最新的宽带接入方式,技术上给“户户通”及美丽乡镇建设提供有力的网络支持。第一次设计使用落地式综合光机箱,解决因山区村居结构不合适,村民出于利益原因不同意在房屋墙体加挂光机箱的难题。
创新严格验收,责任倒查的模式,成立了督查委员会,全程监督工程进度,落实奖罚措施,并定期进行情况通报。为保证工期,采取了边设计、边施工、边开通同步实施法,按照“谁设计谁施工”的方式,工程设计施工一包到底,签订单独的施工协议,实行同一个村由同一支施工队负责光缆、分配网、入户等所有施工。实行网上下载与实地勘查相结合的方式,核实规划信息。在图纸设计时,先从谷哥地图上扫描村落平面图,然后分配各施工单位到实地核对门牌号、杆号、主要建筑物标识等信息,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平面设计的效率。
创新实行一线进村,“核心+增值外延”全业务推进,全面开花的营销模式,效果最明显。党家镇双庙村共有90户居民,在村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全村安装机顶盒88台,开通率高达97%,是户户通工程开展以来转换率最高的村。大力宣传“缴小黑锅抵100元”的优惠政策,加大治理小黑锅工作力度,截止目前,共收缴小黑锅635套,用时最短、收缴数量最多,极大地推动了数字电视的整转进度。
协调难度最大的共建工程
据国家广电总局“到2010年底,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的要求,济南广电投入大量资金实现了全市已通电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光缆已经通达到市中区所有自然村。受经济收入等因素影响,村民安装有线电视的积极性仍然不高,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停滞。后来由于旧村改造、道路扩建等城市规划工程的实施,部分有线电视网络基础设施遭到破坏,致使当地村民一直无法看上有线电视。2014年,济南分公司多方联系协调,仍然没有结果,成为一块无法撬动的“坚冰”。
在我们协调未果的情况下,市中区政府却找到了联通公司,用IPTV解决地形地貌复杂带来收视条件差的难题。但终因其技术支撑能力达不到,困难太大而放弃。这件事深深触动济南分公司领导,决定选择恰当节点,再次出击,一定要攻克堡垒。为此,创新“先尝后买”营销思路、亮出诚意,在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仅用10天时间,克服重重困难,陡沟街道办事处杨台村179户群众收看上高清电视节目,成功解决了困扰政府的问题。眼看着合作有望,市中区政府又抛出七一之前开通信号,比计划工期整整提前6个月的难题。在实地勘查,全面权衡后,济南分公司郑重承诺按期交工,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打消了市中区政府的顾虑。市中区政府决定拨付300万元专项资金,补贴群众初装费,合作开展“村村通”惠民工程。
“村村通”工程是个系统工程,面广事杂,济南分公司充分借力政府资源,建立以区文化局为主导,联合市中区督察室及各相关办事处协助,吸收村级两委会、村干部、第一书记参与的联合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观摩协调会,现场工作督导,协调解决工程推进中宣传、杆路等问题,按天调度、统筹规划、分工负责、定期通报,通过政策推动、宣传驱动,确保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保障了施工的如期有效推进。